创立时间: 1916年
品牌源地:北京市
总投票数
北京桂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始于1916年,中华老字号,以产销江南特色浓郁的南味食品著称,其甜咸椒麻的口味广受消费者的青睐,麻云素月/玫瑰酥皮/牛舌饼知名度高
桂香村是1916年由江浙迁京的一家老字号企业,其自产自销的南味食品均具浓郁的江南特色,在北京人的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桂香村自1916年在西单北大街白庙胡同口挂牌营业,江苏常州人朱有清不仅把制作南味食品的精湛技艺带来,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头脑大量采购江浙闽粤桂的土特产品如火腿腊肉、茹茵笋干、燕窝海参、桂花南糖,南味食品。另外在店堂的装潢上也是别具一格,力图体现江南特色,售货员的工装为统一白色长衫,透着精神、利落。一时间,桂香村一度名声大噪。旧载“凡场面上往来之物,都奔桂香村……”,当时繁荣景象可见一般。
人们心中一直有个问题:上个世纪初住有清在西单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开设起点如此之高的买卖凭的是什么?经考证,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众多南方籍要员北上,他们不但带来许多新的消费习惯并大多有自己的厨师,北洋政府倒台后这些厨师滞留京城谋生,其中很多面点高手很自然地被朱有清网罗在自己旗下,由此奠定了桂香村用料精细、做工考究、绵软酥脆、糕点甜咸的产品特点,使得其他同行难与匹敌,而在业内独占鳌头。
随着岁月推移企业几易其手,其中一任老板娘嗜赌,家业几乎败尽,幸得老板清理桂香村花坛时意外发现十枚金戒指,才使得柳暗花明,一直维持下去,但由于日寇侵华和国内战乱,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桂香村已奄奄一息,当时在市政府供职的雷绍禹瞅准商机以八百大洋将其盘下。在三个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才又使这家老字号呈现了勃勃生机。
解放后,特别是1954年实现了公私合营,由于桂香村食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后,产品需求量激增,于是这家百年老号一面扩大经营规模,以免改革生产技术并逐步使自产产品系列化,其中桂香村糕点制作以南味为主,集烘烤、蒸煮、油炸等工艺大全,充分体现出高超的技艺。烘烤类的牛舌饼、果酱合、徽州麻饼、鲜玫瑰酥皮、状元并以其精湛的工艺,因其甜咸椒麻的口味赢得了几代人的青睐,是部优产品,难怪宋庆龄女士在世时定期派工作人员来桂香村购买,又如鲜玫瑰酥皮,其原料采自妙峰山食用花卉基地,无公害培植的鲜玫瑰花,保证了产品的绿色、保健及食用安全,用其入馅而成的产品在全国烘烤食品大赛上不仅以香馥的口味倾倒评委,更以他块型周正,印记清晰,炸酥均匀使同行折服,最终夺得中国优质产品奖。桂香村生产月饼的技艺更为首屈一指。产品集京式、广式、苏式、滇式之大成,其中三潭映月、麻芸素月等优质产品每年问津者络绎不绝。其他像蒸煮类的宁波汤圆、嘉兴粽子、百年年糕、南豆、油炸类的萨其玛、蜜供、排叉等应节产品往往争相购买队者若长龙。再如熟食及小食品类产品也同样为众多顾客特别是南方籍顾客所喜爱。近年来,桂香村还成功挖掘了咖喱饺、炒榲桲等传统产品。
由于桂香村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不少的名人名家的光顾,梨园界袁世海、梅葆玖、李光;书画界陈书亮、王遐举、朱南扬、李滨声都曾光顾企业并留下珍贵墨宝。袁世海老先生曾风趣的说:“我从三岁就吃桂香村的饽饽(糕点),桂香村的糕点就是好。”
随消费者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桂香村溶入现代生产理念使产品始终保持“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保证,使消费者安全的食用,明白的消费。桂香村产品风味独特且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其月饼囊括了京式、苏式、广式、滇式在内的四大系列数十个品种,其中“麻云素月”“三潭映月”“玫瑰伍仁”均获过部优、市优产品称号,“玫瑰酥皮”、“牛舌饼”、“葡萄奶酥”等都被命名为中华名点,在连续五届的“北京月饼文化节”评比过程中产品、包装、创意都榜上有名并被认定为“信得过”品牌。
由于桂香村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是首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也是中华老字号协会的会员单位,工商部门命名的“守信企业”,被授予中国放心食品荣誉品牌等荣誉称号。